物联设备安全接入与密码应用

安盟信息基于“合规引导,场景融合,密码筑基,立体防护”的安全防护设计思想,融合智能煤矿生产环境中智能物联设备及无线通讯的功能要求,针对该场景的实际安全需求,从无线接入可信性、通讯机密性与完整性提升无线物联设备接入安全防护能力,确保煤矿生产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。
- 新技术安全
- 业务安全性
- 标准合规性
-
移动互联、物联网接入等新技术不断深入矿业领域,新技术的应用对智能化煤矿提出新的安全要求,如巡检机器人、智能运输车、摄像头等采用未加密的无线技术传输数据,信息安全风险极高。
-
工控网络与架构:
煤矿企业的自动化系统与信息化系统种类较多,每个子系统承载着不同的重要业务功能,因此,方案需要根据智能化煤矿特点,采用分区、划域原则进行安全设计,确保工控网络与架构的安全性。
现场控制层:
作为煤矿智能化系统建设的核心区域,要保障采煤机、液压支架、皮带运输机及各种传感器的工作的连续性,提升智能化煤矿生产设备不间断工作的能力。
过程监控层:
过程监控层包含煤矿调度、集中控制、企业信息化互联以及第三方边界互联等,本层重点需要强化工控系统边界隔离强度,完善工控网络、主机及生产数据的安全技术应用,增强工控系统整体安全防护能力。
-
针对关系国家重要经济命脉的煤炭行业,煤矿企业要加快完成安全技术体系与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,使之符合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(GB/T 22239-2019)、《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》(GB/T 39786-2021)、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》及煤矿智能化网络安全相关要求。
安盟信息提出基于“技管结合、安全验证、持续运营、业务保障”的安全防护设计思想,围绕着生产控制系统生命周期的高可用性,融合工控安全技术与生产系统功能要求,提升抵御安全风险及安全事件应对能力,确保煤炭生产系统的稳定性。

-
增强煤矿商用密码安全能力
融合智能煤矿生产环境中智能物联设备及无线通讯的功能要求,针对该场景的实际安全需求,从无线接入可信性、通讯机密性与完整性提升无线物联设备接入安全防护能力,确保煤矿生产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。
-
满足标准合规性要求
符合《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 (GBT22239-2019)、《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》(GB/T 39786-2021)、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》及煤矿智能化相关政策、标准及监管要求。
-
提升煤矿生产安全性
方案深度融合煤矿智能化系统应用,降低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营风险,提高安全运维效率,为煤矿自动化、智能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。
-
构建煤矿体系化安全
通过强化区域内网络、主机及数据的安全防护,大大增强了煤矿现场控制层、过程监控层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,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可持续运营,构建以密码应用赋能边界安全、工控系统安全的纵深防护体系。
-
促进煤矿智能化发展
通过本方案建设智能化煤矿工控安全保障体系,可解决煤矿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,保障煤矿智能化系统安全及设备可靠运转,同时促进智能化煤矿少人、无人智能化业务的目标。
-
增强煤矿商用密码安全能力
融合智能煤矿生产环境中智能物联设备及无线通讯的功能要求,针对该场景的实际安全需求,从无线接入可信性、通讯机密性与完整性提升无线物联设备接入安全防护能力,确保煤矿生产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。
-
满足标准合规性要求
符合《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 (GBT22239-2019)、《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》(GB/T 39786-2021)、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》及煤矿智能化相关政策、标准及监管要求。
-
提升煤矿生产安全性
方案深度融合煤矿智能化系统应用,降低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营风险,提高安全运维效率,为煤矿自动化、智能化建设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。
-
构建煤矿体系化安全
通过强化区域内网络、主机及数据的安全防护,大大增强了煤矿现场控制层、过程监控层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,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可持续运营,构建以密码应用赋能边界安全、工控系统安全的纵深防护体系。
-
促进煤矿智能化发展
通过本方案建设智能化煤矿工控安全保障体系,可解决煤矿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,保障煤矿智能化系统安全及设备可靠运转,同时促进智能化煤矿少人、无人智能化业务的目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