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气储运工控安全方案

油化行业作为传统工业产业,面对能源革命和能源转型加快推进的新形势新趋势,须有效利用云计算、物联网、5G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,驱动业务模式重构、管理模式变革、商业模式创新与核心能力提升,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价值增长,促进数字化、智慧化油化企业转型。在油气、化工、储运数字化、智慧化发展的同时,大量的工控系统逐渐从彼此孤立向数据互通、系统互联的数字运营方向发展,网络安全风险和隐患陡然加剧,给油化行业数字化、智慧化转型带来的新安全挑战与风险。
- 标准合规性
- 业务安全性
- 新技术安全需求
-
油气储运是主要运用站场自控系统、调度SCADA系统相结合,实现油气管网的油气输送调度,在油气管网智能化、智慧化的过程中要加快完成安全技术体系与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,使之符合《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(GB/T 22239-2019)、《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》(GB/T 39786-2021)、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》及油化行业网络安全相关要求。
-
油气储运工控网络与架构安全分析:
油气储运管网业务主要是站场自控系统、分控中心、主调控中心、备调控中心相互之间组成的工业控制网络,涉及生产控制网、视频监控网、安全监控网、无线网络等。增压站、输配站、首站、末站等分别承载着不同的业务功能,因此,方案需要根据油气管网的业务特点,采用分区、划域原则进行安全设计,确保工控网络与架构的安全性。
分控中心需求分析:
由于油气储运管道距离长,整体网络规模相对庞杂,地域分布较广,分控中心对站控网络缺少统一的安全管理、监控;缺少采集与分析来自终端、网络、存储、网络设备、安全设备各种报警事件,缺少关联分析等;大多工程师站/操作站的操作系统均为Windows平台的,缺少加固措施。不同的子系统之间无有效的隔离手段,出现病毒后,容易通过网络迅速蔓延。
站场自控需求分析:
站场的分控中心、主调控中心、备调控中心与站控形成了“全国一张网”,即“中心-站控-阀室-中心”通信关系,站场存在多个网络边界。边界隔离措施、隔离强度均缺失或不到位;站场内工控网络、工控主机及业务数据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。因此,方案重点需要强化工控系统边界隔离强度,完善工控网络、主机及生产数据的安全技术应用,增强工控系统整体安全防护能力。
-
在智能化、智慧管网的建设中,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5G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,打造网格化管理信息中枢系统,使得一些非法攻击与入侵更容易进入油气储运调度网络,存在非法访问、实时攻击、APT威胁的安全隐患。
按照管网生产系统的特点,遵循分层、分区、划域的原则,按照“站场、增压站、分控中心”划分安全域,从“边界、通信、计算环境”安全的角度对管网运营业务场景工控安全建设进行整体规划设计。

-
满足标准合规性要求
符合《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 (GBT22239-2019)、《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》(GB/T 39786-2021)、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》等相关政策、标准及监管要求。
-
促进油气储运智慧化发展
通过本方案建设管网运营业务工控安全保障体系,可解决管网运营企业智慧化建设过程中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,保障管网运营业务系统安全、可靠运转,加速向“网格化运营、智能管道、智慧管网”迈进。
-
构建油气储运体系化安全
通过强化油气储运调度网络安全区域内网络、主机及数据的安全防护,大大增强了运营工业网络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,确保管网运营业务安全生产、可持续运营,构建网络边界安全、工控系统安全的纵深防护体系。
-
提升油气储运生产安全性
深度融合管网运营企业生产环境中系统应用,降低管网运营企业的安全运营风险,提高安全运维效率,为企业稳定连续作业,构建智能感知、智慧运营、智慧决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。
-
满足标准合规性要求
符合《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 (GBT22239-2019)、《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》(GB/T 39786-2021)、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》等相关政策、标准及监管要求。
-
促进油气储运智慧化发展
通过本方案建设管网运营业务工控安全保障体系,可解决管网运营企业智慧化建设过程中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,保障管网运营业务系统安全、可靠运转,加速向“网格化运营、智能管道、智慧管网”迈进。
-
构建油气储运体系化安全
通过强化油气储运调度网络安全区域内网络、主机及数据的安全防护,大大增强了运营工业网络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,确保管网运营业务安全生产、可持续运营,构建网络边界安全、工控系统安全的纵深防护体系。
-
提升油气储运生产安全性
深度融合管网运营企业生产环境中系统应用,降低管网运营企业的安全运营风险,提高安全运维效率,为企业稳定连续作业,构建智能感知、智慧运营、智慧决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