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泵站网络安全防护解决方案

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》自2021年9月1日起开始施行,
其中明确规定水利工程是国家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水利信息系统一旦遭到破坏、丧失功能或者数据泄露,
将严重危害国家安全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公共利益,因此需要重点保护。
- 政策依据
- 风险事件
- 防护设计框架
-
法律法规: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》主席令第五十三号
国务院:《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》国务院令第745号
工信部: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》(工信软函〔2016〕338号)
公安部:《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(GB/T 22239-2019)
水利部:《水利网络安全保护技术规范》(SL/T 803-2020)
-
2007年,攻击者侵入加拿大一家水利机构SCADA控制系统,安装恶意软件破坏了控制从Sacrmento河调水的计算机。
2011年,黑客入侵和操纵美国伊利诺伊州城市供水系统SCADA,使得其控制的供水泵遭到破坏。
-
安全通信网络
网络架构:划分不同网络区域,避免将重要区域部署在网络边界处。
安全区域边界
边界防护:访问与数据流通过边界设备受控接口通信;非授权设备接入内部网络检查或限制。
入侵防范:关键网络节点检测攻击,限制外部及内部攻击,采取技术措施对网络行为分析,检测新型网络攻击;记录检测到的攻击并报警。
安全计算环境
访问控制:重命名或删除默认账户,修改默认口令;清理多余无效账户与共享账户;实现管理用户最小授权以及权限分离。
安全审计及防范:审计覆盖每个用户,审计重要用户行为和安全事件。对入侵进行阻断及告警。
安全管理中心
集中管控:划分出特定的管理区域,并建立安全的信息传输路径,对分布在网络中的安全设备或安全组件进行管控;对设备、链路运行状况进行集中监测;对分散在各个设备上的审计数据进行收集汇总和集中分析,并保证审计记录的留存时间符合法律法规要求。
在满足等级保护合规要求的前提下,结合泵站生产网络的特点,围绕着生产系统生命周期的高可用性,安盟信息基于“一中心,两分离、三边界”安全防护设计思想,融合工控安全设备与生产系统功能要求,解决应用场景“个性化”安全需求,提升抵御安全风险及安全事件应对能力,确保生产系统可持续运行。

-
业务保障
深度结合水泵站工控系统,解决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,降低安全运营风险,提高安全运维效率,为水泵站自动化、智能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。
-
安全合规
符合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》、《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 (GBT22239-2019),符合《水利网络安全保护技术规范》(SL/T 803-2020)。
-
综合防护
通过强化区域内网络、主机、物理环境及数据的安全防护,增强整体安全防护能力,确保水泵站安全稳定运营,形成以边界防护为要点、多层防线构成的纵深防护体系。
-
业务保障
深度结合水泵站工控系统,解决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,降低安全运营风险,提高安全运维效率,为水泵站自动化、智能化建设提供安全保障。
-
安全合规
符合《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防护指南》、《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》 (GBT22239-2019),符合《水利网络安全保护技术规范》(SL/T 803-2020)。
-
综合防护
通过强化区域内网络、主机、物理环境及数据的安全防护,增强整体安全防护能力,确保水泵站安全稳定运营,形成以边界防护为要点、多层防线构成的纵深防护体系。